煤矿安全监控系统:筑牢井下安全 “防火墙”,这些核心准则缺一不可
2025.8.28
在煤矿生产中,井下环境暗藏多重风险 —— 甲烷超标可能引发爆炸、通风异常会导致有害气体积聚、设备故障可能中断安全监测…… 安全监控系统作为守护矿工生命与矿井安全的 “智慧哨兵”,其性能与功能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底线。依据《煤矿安全规程》《AQ6201-2019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》等规范及集团规定,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需满足全方位标准,可通过四大核心维度精准把握关键要求。
01 全维度监测+ 智能管控,覆盖风险无死角
安全监控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实现 “对风险的全面感知与及时处置”,需具备从数据采集到控制执行的全链条能力。
1.系统要精准采集井下关键参数
包括甲烷、一氧化碳浓度等模拟量,烟雾、风门状态、通风机开停等开关量,以及瓦斯抽放量等累积量,确保 “气体、环境、设备” 三类核心风险均在监测范围内。
2.系统需具备主动管控能力
当甲烷浓度超限时,必须立即触发 “声光报警 + 断电控制”,同时严格执行甲烷风电闭锁—— 若甲烷超标或局部通风机停转,相关区域动力电源会自动切断,从源头阻断爆炸风险,这是保障井下安全的 “硬性红线”(依据 AQ6201-2019 第 3.1 条)。
02 故障兜底 + 极速响应,极端情况不 “掉链”
井下设备故障、电缆损坏等突发情况难以完全避免,系统必须具备 “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障能力”,同时以极速响应抢赢事故处置时间。
1.在故障应对上
即使主机或系统电缆出现问题,系统仍需完整保留 “甲烷断电仪” 和 “甲烷风电闭锁” 功能,且所有防爆型设备的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,杜绝故障引发新风险(依据《煤矿安全规程》第 160 条)。
2.在响应速度上
系统最大巡检周期不超过 30 秒,确保实时掌握井下动态;更关键的是,甲烷超限断电、风电闭锁的控制执行时间需≤2 秒,这 “2 秒” 是阻断风险升级的关键窗口,常规控制时间、异地控制时间也需严格匹配巡检周期要求,绝不允许延迟(依据 AQ6201-2019 第 4.7.4、4.7.5 条)。
03 数据严管 + 软件赋能,追溯分析有依据
监控数据是排查隐患、追溯责任的重要支撑,必须做到 “安全存储、不可篡改、便捷应用”。
1.数据存储需满足 “分级保存” 要求:
甲烷、温度等重要测点实时值保存 7 天以上,模拟量统计值、报警记录、设备状态变化等关键数据保存 1 年以上,且系统故障时丢失数据时间不超过 5 分钟;同时软件需具备防修改功能,严禁篡改实时与历史数据,并强制要求数据备份,避免信息丢失(依据 AQ6201-2019 第 4.6.6、4.5.11、4.7.7 条)。
2.软件功能需兼顾 “实用与高效”:
既能自动显示、查询报警、断电等异常信息,也能通过曲线、状态图、设备模拟图直观呈现数据,支持报表打印与异常原因备注;尤其要注意,联网数据上传严禁屏蔽、过滤,确保所有数据真实上传,杜绝 “隐瞒隐患”(依据 AQ6201-2019 第 4.6.7-14 条、集团《安全监控管理规定》第 5 条)。
04 稳定运行 + 合规选型,基础保障不松懈
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与设备的合规使用,是安全监控持续生效的基础,需从供电、防护、设备管理多方面筑牢保障。
1.在运行保障上
系统需双机备份、双回路供电,配备续航≥2 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,停电时仍能持续监控;主机切换时间≤5 分钟,画面响应 85%≤2 秒,确保无长时间中断(依据 AQ6201-2019 第 4.7.12、4.7.13、4.7.8 条,AQ1029-2019 第 9.1.1/2 条);同时需在传输接口、入井口等关键位置防雷,中心站做好接地防护,应对极端环境(依据 AQ6201-2019 第 4.5.13 条,AQ1029-2019 第 9.1.3 条)。
2.在设备管理上
传感器、断电控制器等必须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选型,严禁不同系统设备混用;传感器稳定性需≥15 天,传输距离满足矿井需求,且备件储备不少于应配数量的 20%,确保故障时能及时更换(依据 AQ1029-2019 第 4.5、8.6 条,AQ6201-2019 第 4.4.2.2、4.7.10 条)。
结语
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每一项要求,都是用经验与教训筑起的安全防线。从 “全面监测” 到 “极速响应”,从 “数据严管” 到 “稳定运行”,只有将这些准则落到实处,才能让系统真正成为井下安全的 “守护者”,为矿工生命安全与矿井平稳生产保驾护航。